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047章棋高一着秀恩御宠医妃。  (第5/6页)
范从良,原本她只是想给她一个下马威,哪儿会范从良要了她的性命?    她心里突突着,抬头一望,却见赵樽寒板着一张脸,声音极淡地道“东方大人,什么时候对这些神神鬼鬼的故事有兴趣了?”    东方青玄轻抚下额角,只抿唇而笑“青玄对鬼神之事不感兴趣,却是对那出土石碑上的一首诗,特别的感兴趣。”    赵樽轻哦了一声,冷言冷语“还有这样的事儿?”    东方青玄笑容更艳“殿下,想不想听听是什么诗?”    赵樽不冷不热的望过去“东方大人如果愿意说,本王听一下,也无妨。”    凤眸浅浅一眯,东方青玄慢悠悠的念道。    晋水江畔趁东风,    王师南定乌那中。    登高望远山河在,    基业初定马化龙。    此诗一出,顿时便惊了一地的人。    如今虽然不是一个人人都会吟诗作赋的时代,可禅院里头这些人,从锦衣卫到老和尚都不是简单的人物。即便再傻都能听得出来,这是一首藏头诗,取其首便是“晋王登基”之意。    “圣上龙体尚且康健,福寿双全,出现这样大逆不道的东西…殿下,需要青玄提醒你吗?”东方青玄笑盯着赵樽,妖孽一样的眼生生多出媚气来,似乎不愿意错过他此刻脸上的任何一个表情。    “还有这等奇事?”可惜,赵樽表情极淡“本王却是第一次听说。”    “那现在听说了,殿下以为,依青玄的职责,该当如何办差才是?”东方青玄笑问。    “东方大人,你认为该如何?”截住他的话头,赵樽声音里,透着一丝丝寒意。    “殿下从乌那搬师到了蜀地,却迟迟不肯回京述职,向兵部交上调兵虎符,如今朝廷真是多事之秋,清岗又出现这等‘奇事’,圣上会怎么想?天下臣民又会怎么想?朝廷上的臣工又该怎么想?如此,青玄只好按圣上的旨上,‘请’殿下回京了。”    东方青玄一说完,妖魅的扬起个笑容来,大红袖袍轻轻挥起。    “来人啦,请晋王殿下回京。”    “是——”几名锦衣卫高声回应。    可行动尚未开始,只见禅院的拱门前方,一个身影儿突地便窜了过来。    “大都督,且慢!”    众人的视线随即一转,纷纷看向了那个身着僧袍的老和尚。而严阵以待的锦衣卫,手中的绣春刀已然出鞘,寒芒毕露的等着东方青玄的下一道命令,随时都有可以再掀起另一阵的腥风血雨来。    “道常大师,你这又是何意?”东方青玄笑着问,十分客气。    “阿弥陀佛——”    喊了一声法号,就在夏初七疑惑之时。只见那个据说道行高深,一直道骨仙风般存在着的老和尚双手合十,整个人如同与神灵通电了一般,口中念念有词。    “前几日,天降百年不遇的大暴雨,昨日,千年湔江堰又突遇决堤,老衲感念苍生疾苦,夜不能寐,恐有上天的天机示警,特地参详了一夜先人们按易经八卦写著而成的《推背图》。”    “哦?”东方青玄笑“那道常大师可有所悟?”    老和尚语气凝重“东方都督自是知道,我大晏开国数十年来,吏政清明,当今圣上更是有雄武之略。可为何,会在此时突降天灾?有天灾,必有天道。这是世道常情。老衲虽然愚钝,却也按照《推背图》的指引得出了一个结论…”    道常老和尚说到这儿,卖个关子,停了下来。    而此时,因为这边儿的动静引来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。只是碍于有那么多的锦衣卫压场,那些人只远远的看着,听着,并不敢走到禅院里头来。    见那道常老和尚迟迟不语,东方青玄一笑“大师但说无妨。”    道常老和尚抬头望了下天,随即,双手合着十,扑嗵一声朝着京师的方向重重一跪。    “既然大都督相问,老衲便冒着一死,为我大晏百姓的安康,斗胆实言相告。当年,得我主洪泰帝赏识,老衲被挑选入京随侍晋王爷,可有负我主所托,老衲念着这山河自在,独自跑到蜀中隐世于此,本不想再参与这红尘之事。可如今,天道示警,老衲却是不得不说了。还记得当初圣上即位之时,便立了谪长子为太子,天下太平,四海归心。可如今太子病笃,圣上按祖训有意立嫡长孙为储,本是祖制所训,但按照《推背图》上之警示,此乃我大晏王朝由盛转衰之先兆啊。”    “大胆道常,一派胡言!”东方青玄面色一变“来人!拿下这老和尚,一起送京法办。”    “放肆!”赵樽冷声一喝“东方大人真当本王是摆设不成?”    话音刚刚落下,只见原本被锦衣卫完全包围着的禅院四周,不知何时开始,从房顶上,院门口,涌入了为数众多的金卫军,打头的几个,正是赵樽麾下最得力的十二名侍卫,一个个步伐刚健有力,披甲配刀,威威生风。不肖片刻,便把锦衣卫给围在了中间,在人数上,已经明显占了极大的优势。    “大师,你继续说。”赵樽不看东方青玄,威严十足。    “是,殿下。”道常老和尚得了口令,声音更加洪亮了几分,说得那叫一个声情并茂,而且,字字指向东方青玄“敢问大都督。若说那《推背图》示警,是老衲一家之言,不足以采信。那如今蜀中连连暴雨,致使百姓受灾,还有年逾千年未决的湔江堰水利,为何又会突然决堤毁坝?还有那鎏年古井之中,突然现于世间的千年石碑又做何解释?大都督啊,这便是上天的示警啊…”不知道别人怎么想,但夏初七的心脏,一直被这老和尚弄得突突直跳。    她总是觉得,这些事情,越发的诡异了。    斜眸过去,她偷偷瞄了一眼赵樽。    他却始终平淡如水,表情漠然,不露出分毫情绪。    只听见道常和尚又徐徐说道“大都督,从鎏年古井现世的石碑碑文来看,老衲突然悟得了天机…想我大晏朝,虽人才济济,可晋王殿下的文韬武略,那是有目共睹的。征漠北,踏南疆,不过短短数载时间,晋王爷的马蹄已经遍布了我大晏边陲,声名远播四海,其威,其德,其品,让敌寇破胆,让百姓称颂,让天下臣民拜服。再结合《推背图》之指引,老衲斗胆再出一言,愿以项上人头作保,大晏王朝要海内河清,百姓安定,万邦咸服,君臣和睦,圣上必当立晋王殿下为储,方能匡扶社稷,解大晏国本动摇之危机,否则天下必当大乱也。”    好一番言辞恳切的长篇大论。    那词儿,那调子,唬得夏初七一愣一愣的。    如果她不是出生在21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